在這篇文章中,我想分享在學習與製作Side Project的過程中,如何將GPT當作我的工作夥伴。
對於熟悉生成式 AI 的使用者來說,這部分內容或許相對基礎,但我也知道有些人對於如何與生成式 AI 協作仍不太熟悉,因此在分享自己使用 ChatGPT 的一些心得和訣竅。
如果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的,需要頻繁要求 GPT 提供特定風格或角色、知識的回答,我認為建立自己的 GPTs 會是最有效率的方法。這種功能與 Coze 的 Bots 相似,設計一個為特定目的服務的機器人來提供針對性的回答。其優點是不需要一次次輸入 Prompt,就能獲得品質相近的成果。
舉例來說,我為自己建立了一個「鐵人賽大師」的 GPTs,將設計好的30篇寫作大綱以及與鐵人賽相關的主題、目標和偏好的寫作風格進行設定,這樣它就能與我討論每篇文章的架構,並給予清晰的寫作建議,不會忘記我當前正在寫的內容。我還設計了一個「PM Mentor」角色,當我在工作中遇到挑戰時,它能提供專案經理視角的建議,而不是一般詢問 GPT 所能得到的綜合回答。
除此之外,我也很推薦探索其他人製作的 GPTs,現在很多已經與外部工具整合(例如Canvas、Whimsical等),可以迅速生成內容。甚至可以找到學習、占卜和食譜等各種千變萬化的工具,資源非常豐富。
在發想點子時,我習慣找幾位同事一起進行頭腦風暴。不過,這個任務其實也可以和GPT一起完成。雖然AI在創意方面並不特別突出,但它擅長組合不同元素來提供多種選項。
例如,在選擇吃吃記帳 的英文名稱時,我可以告訴它我想要的元素,如「吃東西」和「紀錄」,它能提供許多近義詞,並給我10個選項,讓我找到喜歡的組合進一步發想。
此外,GPT也是一位非常耐心的導師,因此我很喜歡與它討論各種想法的實踐方式。以吃吃記帳的「查詢歷史資料」功能為例,它提供了幾個想法,並分析難易度(需不需要寫程式、要購買的服務等)。選擇方案後,我可以要求它「一步一步地指導」,這樣就能獲得詳細的解說,並在操作過程中詢問細節。雖然不能說結果百分之百正確,但它已經能夠為我提供很清晰的頭緒。
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—— AI 是最了解 AI 的「夥伴」?當需要設計 Prompt 內容時,例如在打造機器人或設定 GPTs 時,可以將自己寫好的 Prompt 指令拿來詢問其他 AI ,讓它們提供調整建議。
例如,使用「鐵人賽大師」時,我發現它有時候用我不習慣的中文表達,例如將「使用者」寫成「用戶」,或是「專案」寫成「項目」。與GPT討論後,它建議我新增一條指示:請用台灣的繁體中文與我溝通,並舉例幾個常見的詞彙。這樣調整後,整體的效果明顯改善了。
有時候我們會過度陷入自己的想法中,認為只有一種思考或解決的方式,對情況的判斷也變得困難。此時,我喜歡詢問 GPT,請它給我正反兩面的意見,還有「從某個角色」的視角來看,它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。它的分析通常能說服我,特別是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兩難的情境時,能給我提供很好的建議。
例如,在鐵人賽中,我對於是否應該製作產品路線圖感到困惑。我認為路線圖可以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,但又擔心它可能過於空泛。後來,GPT給我的意見讓我可以安心地做出選擇,並清楚地說明了做與不做的理由。
我認為這裡最重要的是,不要害怕反駁 GPT 的意見。有時候,越討論越清晰,能從對話中釐清自己的想法。此外,工作上常常一些小糾結,它讓我們感到痛苦,卻不好意思與他人討論,這也是與 AI 討論的好時機。
不論是書信交流還是鐵人賽的內容,GPT 都幫了我很多忙。前面提到,我會使用 Notion AI 來校正文字,但在那之前,我通常會先用 GPT 撰寫文章的主要內容。
我會與它討論文章的主題、目前想到的幾個重點、期待的篇幅以及寫作風格等,然後請它給我一個大綱。在認同大綱後,我會填充內容,接著再請它生成一個完整版本,最後我才會開始進行細緻的修改和調整,這樣的流程非常方便。
我認為這裡的訣竅在於,清楚地表達自己寫作的目的和目標讀者是誰,以及希望傳達給讀者的感受。例如在寫英文內容時,我會特別強調自己不是英文母語者,這樣我的內容就不會有太多進階的英語用法或俚語,避免讓讀者產生不必要的誤解。
我認為,現在要學習一項新技能,最好可以先和GPT討論。我過去的習慣是先找一個喜歡的教材,就開始學習。後來發現這樣的方式效率不高,因為我無法預測需要花多少時間,以及學完這一套教材後我的能力如何?可以立刻應用在某個任務或場景嗎?一套教材是否足夠,或者我其實只需要學其中的一部分呢?
因此,我建議和 GPT 討論學習的目的,並請它幫我找出「達成這個目的的關鍵技能」有哪些,再根據這些技能尋找對應的教材和設定計畫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也常常詢問它「這個概念在現實中的例子是什麼?」,讓我能更好地熟悉這些知識並加強記憶。
以上就是幾個我常用的 GPT 應用,但這絕對不是它的極限,還有各式各樣的用法可以探索。
我想到一個許多人,包括我自己,都曾經有過的疑問:生成式AI會不會取代我的工作?
經過一年的使用,我目前的看法是:它不太可能取代我們的「現有」工作。不過,我們必須熟悉如何與AI協作,讓它幫助自己成為更有效率、更出色的工作者。
可以把 AI 想像成一位能力出眾的同事,良好的合作能如虎添翼,但千萬不要盲目信任。在使用上,不要害怕麻煩,提供越多需求和資料的細節,它就能給出越精準的回答,但同時要注意資料的隱私,還有謹慎判斷對方的建議。
我想,我們相對於 AI 的優勢在於判斷力和創意,這是我們可以進一步強化的部分。還有保持學習的動力和習慣,這可以讓我們知道哪些點子、技術可以互相結合,和了解新的使用者需求和趨勢。
善用AI,它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心,讓我們知道自己有一個可靠的夥伴,而不是取代我們的威脅。